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以5G網絡為例,記者從工信部獲悉,截至9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222萬個,比上年末凈增79.5萬個。此外,河南、福建、河北等多地表示已提前完成年度5G基站建設目標。與此同時,從部委到地方正積極部署,啟動實施新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指出,“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前景持續向好,應進一步統籌規劃,創新投融資機制,增強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性。
新基建項目加快推進
不久前,湖南省數字新基建項目中國電信天翼云中南數字產業園項目(一期)C1棟運維中心正式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中國電信天翼云中南數字產業園項目定位為國家級區域數據中心,將加速推動湖南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不是個例。當前多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推進。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省新開通5G基站4.5萬個,提前3個月超額完成“新增5G基站4萬個”的目標任務。
福建今年1至9月累計完成5G網絡建設投資40.3億元,新增建設5G基站2.1萬個,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所有鄉鎮區域和68%行政村5G網絡覆蓋。
此外,河北、青島等地表示提前完成年度5G基站建設計劃。
在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的同時,融合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布局。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志華表示,智慧設施正在進入千行百業。其中,智慧能源調度系統、智能巡檢系統等大幅提升了能源供應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全國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和標識解析體系基本建成;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線上教育等民生設施加速構建,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作為‘兩新一重’投資的重點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對穩增長、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直接拉動計算機、傳感器、光纖網絡設備等電子通信產品產銷量快速增長,建成運行后也拉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長,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趙剛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快了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拉動智能交通、智慧機場、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建設和投資,促進智能工廠、智慧農場和智慧物流等發展,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張志華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優化投資結構、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前景持續向好。
多方布局新一輪投資建設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方積極部署,進一步統籌布局,加大投資力度,啟動實施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工信部提出,將持續推進以5G網絡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雙千兆”網絡與各領域深度融合,不斷夯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底座。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落實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完善國家算力網絡布局,促進區域協同和集約共建。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的供給結構,提升整體發展效能。
不少地方進一步加快相關項目建設。廣東《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引導電信運營商加快5G建設進度,2022年推動建設5G基站5.2萬座。河南提出,拓展5G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抓緊實施行業“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和項目,持續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資金投入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國務院出臺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政策,近期又啟動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的工作,這兩項舉措都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支持重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用好中長期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性。
引導多路資本加大投入
在業內看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拓展多元投資渠道,提升市場主體投資熱情。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基建項目融資是影響基建投資增速的重要環節。一些新型基礎設施項目領域處于成長起步階段,項目收益難以確定,項目建設周期長成本高,項目運作的市場化程度不足,導致對商業資金、社會資金的吸引力不夠。
“引導多路資本投向新型基礎設施領域,要充分發揮不同金融工具的組合優勢。”趙剛表示,需要充分利用政府預算內財政資金、新基建專項基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穩定性強的特點,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緩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資金壓力。
“在資金來源上,除了發揮政府投資的作用,還需要靈活調動民間投資等多方資金參與。”范若瀅建議,靈活安排融資模式,強化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提高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熱情,建立分層次的項目投融資對接機制。同時鼓勵商業金融機構通過債權、股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方式,緩解項目資金壓力,持續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