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充滿科技感的AR-HUD應用場景令人大開眼界,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中。HUD技術這項最早應用在戰斗機上,搭載了該技術后飛行員在向上運動的同時,不用低頭檢查儀表盤,因而也被稱為抬頭顯示系統。
HUD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技術日漸成熟,也催生出多種形態,主要包括C-HUD、W-HUD、AR-HUD三種技術類型。這三種技術類型各有特點HUD是將圖像與信息投射到一塊單獨玻璃上,其成像范圍窄、顯示內容少;W-HUD直接將圖像與信息投射到汽車前擋風玻璃上,其成像區域大,一體化優勢明顯;AR-HUD是W-HUD技術的延伸,與后者相比,其采用增強現實技術,顯示的圖像與環境相融合,立體感更強,提供的功能更多。
在AR-HUD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這樣的問題:AR-HUD能取代液晶儀表嗎?
長遠來看,AR-HUD是有望取代現有的液晶儀表盤的。與傳統的液晶儀表相比,AR-HUD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并沒有太大變化,但在顯示方式上二者卻差異明顯。AR-HUD技術創造性地顯示內容與形成場景結合,其車輛行駛信息、道路信息、導航指引等內容可以與顯示道路相結合,駕駛員一眼就能同時獲得道路與車輛的多方信息。
盡管AR-HUD功能豐富、立體感更強,但目前來看,它的落地仍需要解決更多的技術難題,如由于增加成像區域大小帶來的嚴重陽光倒灌問題,以及體積偏大、功耗、成本偏高等等行業痛點。
除此之外,AR-HUD在算法的融合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AR-HUD需要對道路實況進行解析建模,再把HUD需要顯示的信息精準的投影到前方對應的位置,使人眼、HUD顯示面與真實道路在一條視線上,才能達到預期的AR-HUD顯示效果,駕駛員在體型上存在差異對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盡管AR-HUD還有不足之處,但已經有不少車企開始布局這一技術。大眾ID.4、奧迪Q4 e-tron,長城WEY 摩卡、問界M5等車型份紛紛搭載了AR-HUD。
根據IHS markit 的預測,從2022年開始全球抬頭顯示的滲透率將快速攀升,到2027年會達到每六臺車中就有一臺有抬頭顯示,年出貨量達到1700萬臺;其中中國市場需求占比將近1/3 ,每年將近600萬臺,AR-HUD占比會達到7%將近50萬臺。由此可見,AR-HUD的發展前景較為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