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艦客”就位!其中,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是搭載了新一代國產電磁彈射器的大型航母,開創了國產航母的全新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這也側面體現了“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轉變,充分展示了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更是新時代中國強軍建設的重要成果。
“三艦客”就位
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001型航母)正式交付中國海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舷號為“16”。從這一天開始,我國有了自己的航母,海軍建設進入嶄新篇章。歷經十載砥礪奮斗,遼寧艦從零起步、從近海走向遠海,實現了從“試驗訓練平臺”到“備戰打仗先鋒”的華麗蛻變。
2019年12月17日,山東艦入列儀式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經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隨著“國產航母”山東艦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標志著中國海軍正式迎來國產航母時代。從此,人民海軍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命名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廠舉行。經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舷號為“18”。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官方微博“中國軍號”發布微博稱,中國航母喜提“三胎”。
突破技術瓶頸,中國制造業攀上新高度
某國是海軍強國,擁有大量的航空母艦,但其依然出現發動機漏水成常態、機庫噴淋系統異常啟動等問題,這也從側面反映建造航空母艦并非易事,需要強大的科技作為支撐,并且還要突破諸多制造難題。進入2010年以后,可以說中國已完全擁有了建造航母的科技實力。
中國遼寧艦充分驗證了動力系統、相控陣雷達、升降機、助降系統、艦電設備、國產攔阻系統等一系列國產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 還有大型的連續軋鋼機、甲板鋼的冶煉、5萬馬力級的蒸汽輪機機組和30萬噸級的船塢,大量高技能造船工人與設計人員,各大船廠已擁有了相當強的民用船舶制造能力。
筆者了解到,在建造過程中,山東艦成功突破了船體結構、動力核心設備這2項制約我國航母事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以及發電機組、綜合電力系統、節能減排裝置等設計建造關鍵技術,真正實現了中國航母自主建造。遼寧艦與山東艦的相繼建成與服役,無疑為中國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積累了很好的經驗。
電磁彈射技術、隱身艦載機、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這些早期的技術突破,為中國的新一代航空母艦,夯實了通向更高層次的道路。而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采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
實際上,從近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不難看出,十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扎實成效,中國制造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這十年,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包括電磁彈射技術等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的高度,迎來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對于中國的“三艦客”來說,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引進到自主創造,從陸地到天空、從實驗室到航母,無數個日夜,科研人員用心血和智慧創造的中國航母,也將強我國防,衛我海疆,共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