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領域的攪局者
作為一名合格的管家,小惟可算是集十八般武藝于一身。搭載3D語義地圖、人體及面部追隨、傳話遞物、移動投影等功能的它,既可以聯動全屋家電,提供主動服務,又能實現廚房助手、學習陪伴、遠程看家、安全巡邏、緊急求救、跌倒檢測、AI移動影院、互動游戲等諸多作用。
如今,每個家庭的智能家電越來越多,在全屋家電互聯的趨勢下,消費者更需要通過一個載體,突破品牌和品類的限制,驅動全屋智能家電,以此滿足便捷需求。“而當前的智能家居入口主要以帶屏智能音箱為主,如果以管家機器人作為入口,不僅是形態上的創新,也是形式上的創新。”奧維云網研究創新部總經理趙梅梅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未來,管家機器人將進入新一代智能家居的中心領域,成為實現機器人與智能家居兩大行業相互交融的重要角色。
此外,趙梅梅指出,能夠滿足人體識別以及語音控制功能的家電,可以讓消費者解放雙手,并智能感知用戶所在位置和需求,其應用場景更人性化,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目前,該類產品備受消費者歡迎。如果再融入影音、娛樂、購物、學習、安防、看護等功能,就更會讓消費者愿意為此買單。
賽迪智庫消費電子產業研究室主任趙燕也認為,家庭服務機器人的多功能集成化對于突破空間限制,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更多家電應用場景來說,是一條很好的技術路線。另外,趙燕認為,集成化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概念對減少家電采購成本的重復投入也很有啟發。
“放眼未來,家用服務機器人是一個‘藍海市場’。” 美的集團首席AI官兼AI創新中心總經理唐劍分析稱,一是家用服務機器人能真正解決用戶生活痛點,滿足用戶不斷升級的生活品質追求;二是伴隨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綜合型、集成型家用服務機器人有望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并成為未來家庭的剛需。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僅9.6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據達到114.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2.5%。該協會預計2023年中國家庭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80億元。

商業化之路漫漫
事實上,看好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可不止美的一家。
三星在去年的CES展會上展示了一款私人AI管家機器人Bot Handy。Amazon亞馬遜也于去年推出過一款家用助理機器人Astro??莆炙挂苍瞥鲞^一款 UNIBOT管家機器人,除了主打掃地之外,還能進行視頻監控、語音提醒、家電遙控,甚至是空氣凈化等功能。優必選也曾在2019年CES展會上發布 Walker機器人,不僅能夠與人互動交流,還能控制智能家居設備。
“雖然市面上類似形態的綜合服務類機器人也曾出現過,但還是未能演變成消費級,商業化之路漫漫,前景很難預知。”唐劍介紹稱,作為新興事物,此類機器人尚無行業或國家標準作為支撐。
據唐劍透露,當前,美的正同步參與相關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的國家標準的制定。針對服務機器人特別是家庭服務機器人的安全標準,美的也正通過與權威機構展開合作,以確保產品信息安全合規。
除了標準外,價格或許也是限制產品快速鋪開市場的原因之一。
畢竟集成型家庭服務機器人還屬于新產品,在普及階段,其穩定性、可靠性、實用性等還不被消費者所認可。因此,大部分消費者不會愿意為此付出太高昂的“試錯成本”。
雖然美的此次未公布“小惟“的價格,但是參照去年亞馬遜推出的Astro家庭機器人的預售價格999美元(約人民幣6736元),以及上市后的產品價格1449.99 美元(約人民幣9767元),集成型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目標用戶并非大部分消費者。
不過,趙梅梅表示,如果將產品功能拆分來計算價格的話,上萬元的價格也并不算貴。此類產品根據功能定位、差異化定價,并提高普及性后,還是很有前景的。
此外,在單一服務向融合多種角色的綜合型家庭服務機器人過渡的過程中,看起來是簡單的把各種功能做“加法”,實際上卻是AI技術產業化的突破。“未來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將從‘功能’走向‘智能’。”在唐劍看來,如何將智能語音、處理器、AI算法、通訊、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創造出更加輕便、智能,以及更強環境感知與人機交互能力的家庭服務機器人,也將是目前行業內面臨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