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續航時間會受到電池本身原材料和電池技術的限制,在當前鋰電池技術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條件下,以鋰電池為供電系統的無人機載重量、續航時間目前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期。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無人機企業把重心放在了周邊技術的開發上,例如云臺,攝像頭,飛控單元,避障傳感器等,或通過“軟件”來優化無人機的應用功能。
無人機作業對于動力的效能和穩定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鋰電功率密度高適合大重載、短航時應用場景;但鋰電動力系統的能量密度使得無人機很難勝任長時間的作業功能,這就使得能量密度高出鋰電池幾倍的燃料電池有了用武之地。燃料電池的優勢效率高、排放出的有害氣體極少、使用壽命長。
從公開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數十家燃料電池企業提供無人機用燃料電池產品,研發的發電系統被廣泛用于無人機上,極大地擴展了無人機的應用領域和使用范圍。在眾多燃料電池中,氫燃料電池被業界普遍看好。氫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發電,直接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不需要經過熱能和機械能(發電機)的中間變換,發電效率可以達到50%以上。目前從市面上的氫能無人機產品來看,多旋翼型的工業無人機基本都能達到單次續航突破2小時以上的航時。
無人機技術的發展需要世界各國、各個企業的共同努力,合作開發成為加快無人機技術突破的有效途徑。斗山創新在4月25~28日參加了美國最大的無人機系統展AUVSIXPONENTIAL2022,展會集中展示了與中國廠商合作開發的氫動力無人機。主要有與縱橫股份合作開發的實用型氫動力VTOLDJ25(量產型);與深圳科衛泰合作開發的一體內置型氫動力多旋翼無人機DT30N(量產型);與珠海紫燕合作開發的氫動力直升機DZ15(原型機)。
隨著續航水平的提高,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場景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在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張北和延慶2大基地,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復合翼、固定翼、多旋翼3款氫能無人機對風機、光伏板、500千伏高壓線路等關鍵輸電場景開展巡檢,保障冬奧期間供電安全。無人機拍攝圖像在邊端智能識別篩選后,可實時回傳至云端平臺,快速高效地評估圖像是否滿足要求,電網本體和附屬設施是否存在缺陷。這項電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和氫動力無人機的結合,提高了智能運檢模式的自動化、主動化水平。
雙碳背景下,氫動力無人機備受關注,其在采礦、農業、測量監測、智能運檢、安全和應急服務等多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市場,國內以大疆無人機為代表的相關企業已經加速布局,并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氫動力無人機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