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消息出來后國產軟件即時設計、藍湖兩大設計軟件官方微信號發布,上線了支持Figma文件遷移、備份、編輯等功能,將全力協助受影響的互聯網公司和設計師遷移和備份Figma文件,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設計資產。
Figma是否可替代?
據了解,Figma是一款基于網頁的界面設計(即UI設計)協作工具,可以將項目時刻保存在云端,保證多方用戶對設計進行實時評論或修改。目前,Figma的市場占有率非常高,是最新一代主打協同的設計工具里面好用且便宜的工具。
對于被禁用Figma的設計師和企業來說,應對方法只能是換一個設計工具。國產軟件在功能上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Figma。不過,很多國產設計工具的功能范圍比Figma更小,只是Figma的一個子集。
某設計師舉例詳細說明:一個完整設計流程,用簡單的比喻來說,就是設計師用紙和筆去“畫圖”,然后把圖交給開發人員、工程師去執行,后者需要“看圖”,需要用到放大器、監測器等工具,才能知道這張圖各個部件的具體尺寸和細節。但有些國產軟件只能做到“看圖”環節,而Figma能做到大部分流程,包含畫圖和看圖。
正如國產CAD和外資品牌的對比,在我們之前的訪問中,不少工程師就曾表示進口類的工業設計軟件能夠完成絕大部分工作需要,經過了多年的迭代升級,產品功能更加全面。但試想下,如果一些二維或者三維機械設計軟件,真的被禁用了怎么辦?國產軟件能否頂上?
警惕工業軟件卡脖子
“Figma封禁大疆”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的反思。這次不能使用的是一個基于Web版UI設計工具軟件,我們還可以迅速切換到其他國產平臺工具軟件中。但在近年來的“卡脖子”事件中,工業軟件每每首當其沖,如芯片設計必備軟件EDA。
目前,國外軟件巨頭仍然牢牢占據著包含設計、制造和服務在內的工業軟件市場。而使用這些國外軟件的國內企業,數量巨大,很多更是涉及民生的重要企業,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設想。
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更是其中最關鍵、技術門檻最高的一類軟件,主要用來協助設計人員或技術人員完成設計和制造等相關工作。目前,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國內廠商市場份額僅5%左右。
2D領域,國產CAD競爭比較激烈,每家廠商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性能上來講可基本實現替代;
3D領域,CAD較國外廠商的主流產品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應用于機理簡單、系統功能單一、行業復雜度低的中低端工業場景,仍需要較長時間對產品進行持續迭代。
國產軟件重要性顯現
綜合來看,產品力、性價比、性能穩定、輕量化和運行速度等原因是客戶購買CAD的先決條件。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國產CAD正在積極地打破國外軟件的壟斷,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并信賴國產CAD軟件。
之前,我們在微信中進行了一項CAD使用情況調查,數據顯示:66%的人選擇使用國產CAD,34%選用外資品牌。分析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正版轉換。軟件市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盜版軟件,隨著國內對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企業在轉向使用正版的過程中,會考慮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第二,國產化趨勢。近年來,由硬件到軟件,外部環境的變化倒逼核心產品國產化,也進一步催化企業考慮使用國產軟件。
第三,使用習慣。對于許多工程師來說,從上學開始就使用的是外資品牌,已經習慣了進口軟件的操作方式,也接受不了用其他家,或者別的軟件。
宏觀環境帶來的斷供風險和國內政策利好,推動著工業軟件的國產化發展。但小編認為,對國產工業軟件最大的支持就是鼓勵“使用”。畢竟,工業軟件的好壞需要客戶持續使用、反饋,從而進行迭代完善,用戶的積累和真實使用體驗十分重要。
就像我們最常舉例的Word和WPS,剛開始的時候使用WPS還各種吐槽,現在真香了。它的發展就是用戶基礎起來了,從而加速迭代過程,軟件功能也更加適用了。
在之前的調查中,有超過很大一部分的工程師都表示會選擇使用國產CAD,也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他們,多給他們一點時間,通過政策扶持-企業投入研究-市場應用-企業投入研究,從而打造更好的軟件創新環境,真正實現良性循環,工業軟件才有機會真正突圍。
在今年的兩會上,也有不少科技、產業領域的代表發聲呼吁,加快工業軟件自主研發和應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不僅是當下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剛需,更是我國工業長期發展的基礎。未來,依舊任重道遠。